首页 > 资讯 > 正文

《形象易懂的举重技术》之 重心线理论

上一篇的梯形理论主要解决的是正面、正后、正上、正下方观看举重的起举架子和支撑架子时,如何判断什么算是“架子硬”,对于教学来说,怎样来判断怎么就算是各个关节打开到幅度了,对对于初学者的教学和对于我怎样解释举重技术有重要的意义。

这篇重心线理论我想我需要做成视频的形式,因为有需要动态展示的部分。


(资料图)

重心线理论主要是从侧面视角的杠铃和人体的重心线 来 解释为什么很多运动员的起举和支撑姿态各不相同而他们又都是合理的。

解释清楚这个对初学者和举重技术教学的意义是 我们可以遵循同一个原则和技术原理 来结合每个人不同的情况 因材施教。而不是教条的要求不同身体条件的人做成同样的动作。

这篇也不是具体的求医问药,也不考虑哪一种姿态、动作、形式是最“好”的。

我探讨的是它们存在的合理性。

最后我会给出我推荐的技术动作。

我以前在举重的探讨中会听到有人说,为什么有人支撑手腕是塌下去的,他是立起来的,他起举坐着、他起举屁股好高,谁对谁错?都对,但未必适合你。你只要遵循重心线的原则根据你的需要也可以找到适合你的起举和支撑的姿态。

上一篇我讲到的梯形理论来找到我们的动作架子都是从正面的角度,不管是正正面还是正后方,正面无法判断我们的肢体(小腿、髋、手腕等)该相对于地面形成怎样的角度。这篇我来分析。

首先我们要知道杠铃的重心和人体的重心所在位置。

杠铃重心在杠铃的中间,人体的重心在髋关节。

当杠铃被带到发力点的时候,杠铃的重心和人体的重心最接近,这时发力蹬腿展体会达到最好的效果。起举和支撑杠铃的时候同样要在兼顾最好提铃/最方便用力的前提下让杠铃重心和人体重心相互靠近,支撑杠铃时也是一样。

黄色的线就是过杠铃重心与地面垂直的线,就是我简称的重心线。

我们应在起举的时候就保证它尽量在方便我们提铃的前提下靠近我们的髋,如图的姿态就已经是最靠近的姿态了,所有你应该把你的小腿立起来,同时你要想象这条线将通过你的肩膀和胸口、双脚形成的梯形,你要想象它在我们上篇讲到的,你的身体的梯形里,让这条线在你身体形成的空间、形成的几何结构里。

你会说,有些运动员的起举不是这样的呀?龙清泉龙神和谌利军都是坐着的?好问题,我们来看看。

侧面有透视,我们先找到杠铃的重心和中点,作一条红线画出杠铃的位置,然后再两膝盖之间作垂线,重心线并没有过肩膀,似乎重心线没有进入龙清泉身体的空间,我们接着来看看当他把杠铃提离地面的瞬间,也就是从起举到启动时:

请观察他前后臀位的高低、小腿的角度、还有肩膀相对肩膀的位置。

按照我的重心线理论,杠铃离开地面的瞬间,不论之前运动员采取怎样的起举,只要杠铃离开地面的瞬间、也就是运动员启动的瞬间,就是真正开始用力提铃的瞬间,必然会回到同一种姿态。这是一种怎样的姿态?

就是小腿直立、接近垂直于地面,肩膀略微超过重心线,也就是把杠铃的重心线完全包裹在自己躯干-肢体形成的几何空间里,就仿佛吊车-吊臂-钢缆-重物那样的结构。

所以不论那个运动员的起举姿态千奇百怪、充满了个人的特点和习惯,只要他启动的那一瞬间,能把小腿立起来、肩膀略微超过重心线,把杠铃的重心完全纳入自己躯干-肢体形成的几何空间里,我就认为这是合理的技术动作。

而为什么龙清泉在起举时要完全坐下去,这不重要,就是长期十几年训练形成的习惯,就是习惯坐着做心理准备,想技术动作。当他开始真正提铃的时候,会把杠铃往后拖,使杠铃重心更接近身体的重心,以便在把杠铃提离地面的时候达到我前面所说的那个姿态。

杠铃本来在小腿的更靠近膝盖的位置,在这个位置,小腿是往前跪着的,屁股是完全坐在脚跟的,开始提铃时,龙清泉先预拉,向后把杠铃滚得更靠近身体重心,于是杠铃接触小腿的点和膝关节髌骨的距离变远了。

大家可以按照我理论去观察、统计中国优秀运动员把杠铃提离地面的瞬间是不是都是这个姿态,不论之前起举姿态有多少不同。

所以我在教学的时候,就会告诉我的学员,为什么你不一开始就把身体放在这个启动瞬间的位置呢?我想龙清泉也不是在初学举重时就是这样的姿态,就像教科书里所教授的那样,教练在一开始都会教标准的姿势,十几年过后,每个人在此基础上都形成了自己大同小异的起举姿态,这和每个运动员这十几年的伤病情况、力量比例的变化、对技术的理解、个人的习惯,包括习惯在做准备姿势的时候做心理准备(面对大重量的时候任何人都会比在举自己轻重量的时候多出一些小动作)都是有关系的,这些综合起来形成了每个运动员各异的起举姿态,但当他们真正开始提铃的时候,杠铃离开地面的瞬间,身体必定会回到那个标准的姿态。

我带着我的这个理论几乎观察了所有的运动员,概莫能外。

这对我教学的启示就是,我会要求他在把杠铃提离地面的瞬间一定要保证这个姿态,我往往是要求他做准备姿势的时候就保证和启动的姿态(杠铃提离地面时的姿态)是接近的,我认为起举姿态和启动姿态差距越大,提铃技术的不稳定因素就越大,为了让技术更为简洁,我往往做上面的要求,使其一开始便最接近(不等于)。

当然我也会在教学时旁征博引,拿不同起举姿态的运动员来比较,讲解为什么他们都是合理的,以便使学员更理解举重架子的核心姿态在哪里。

同时我会告诉你,初学的、我交给你的标准的姿势未必是你成熟的姿态,每个人成熟的姿态、最能用力的姿态是会有微小的差别的。

取决于我上面所说的伤病、力量、心理素质等等,比如有些运动员举大重量是上去就举,有些是习惯性动作做好久才举,如果你让爱做习惯性动作的非要立马就举,没准儿动作更乱。

我的意思是说,最适合你的动作很可能是个性化的。

大同小异这个词最能恰如其分的解释我的举重技术的观念。

大同(都在启动的适合符合我的重心线理论、符合举重的近快短稳准狠的原则)

小异(成熟的举重运动员起举时、启动前难免有一些长期形成的小动作)

而,举重把杠铃举起来的过程正是杠铃重心线和人体重心线相互接近至重合的过程。

启动时,杠铃重心和人体重心的距离大约接近于大腿/股骨的距离:

到举起杠铃后,

人和杠铃的重心在水平方向接近重合,在垂直方向当然有距离。

而杠铃重心和人体重心在何时在水平和垂直的方向上同时最接近,就是在杠铃带到发力点到蹬展开的这个短暂瞬间,因为此时人和杠铃的重心最接近,同时这个位置也在蹬腿的最好位置,所以在此发力能达到最大效果。关于发力的位置,我会在第三篇发力的技术讲解。

我是以抓举举例的,挺举上也是一模一样,我作图展示,就不文字讲解了。

不论抓举还是挺举,起举时,杠铃重心和人体重心在水平方向大约是股骨的距离,到举起杠铃时,杠铃重心和人体重心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几乎重合。

(吕小军这个图是正四分之三侧面,有透视)

还记得我们文章开头说的支撑姿态的不同吗?

聪明的朋友应该已经能够理解,为什么支撑姿态不同从原理上都是合理的技术了?

支撑姿态分这么几种:

我和粟迎为代表的,

在肩肘内旋一样的基础上,手腕的姿态不同分为立腕和折腕:

左边粟迎是立手腕支撑,吕小军是折手腕支撑,所以在人体重心和杠铃重心重合的基础上,粟迎的躯干更直,吕小军的躯干角度更大

而在肩膀和肘关节的支撑方式也不一样的基础。比如使用外旋的方式支撑:

会呈现这样的撑住的方式,为什么都能够存在。

这是重心线和支撑时关节内外旋、手腕立或者折着这种不同的姿态共同作用的结果。

能撑住是因为,人体重心和杠铃重心已经基本重合,所以不管你支撑成啥样都能撑住基本上,但是为啥姿态会有不同,是因为手腕、肘关节、肩关节的转向、角度不同导致的。

哪种更对关节不友好,这不是我这次技术讨论的范畴。

我只能说我和粟迎的支撑方式比较接近。

举一反三,所有的,将杠铃举起后,肩、肘、腕 、躯干的姿态会有微妙的、明显的不同都是在人体重心和杠铃中心基本重合的基本上,因为各个关节旋转的角度、方向、转向不同造成的,都是为了撑住杠铃找到了一个刚好能支撑、卡死的角度。

这就是我们看到支撑姿态为何不同还能完成支撑的原因,本质上是因为人体重心和杠铃重心重合了,只要是你不是支撑的时候像招财猫一样的那个手腕,杠铃就砸不下来。

躯干、肩膀、肘、腕各有几个提供支撑的角度,你只要将他们分别组合,就会有多个不同的支撑姿态。有些甚至很微妙,但他们从物理上/技术上都是完全成立的。从医学上哪一种是最优的,这不是我们这篇文章讨论的范畴。

我个人在教学时,会按照我自己的动作来教,但是也遇到过像我那样支撑感觉不舒服的,我就说,你换个角度试试,只要你支撑杠铃时人和杠铃重心重合,反正你都能撑得住,你自己能撑住就行,不用和我强求一律。

就好比准备姿势,我会教小腿立起来的起举和启动姿态最接近的架子,你非要坐着感觉舒服、也行!只要杠铃提离地面的瞬间,你架子给我能摆对,也算数!

我的重心线理论也完全能解释为什么支撑深蹲能够成立;这是重心线和肩、髖这两个球窝关节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能解释为什么起举架子有的屁股高有的屁股低、坐着;能解释为什么有的人支撑时候躯干和手臂有角度、好丑;有些手臂和躯干完全是一条直线,像我和粟迎;能解释为啥有的人支撑杠铃时头那么往前,撑得那么后、手臂在杠铃后面,像我、像粟迎、像李大银;能解释为啥有的人支撑时头和手臂从侧面是重合的、还往天上看,像瓦尔达尼杨……

你们自己去画两条线垂线,然后去观察你们不理解的姿态的各个角度的朝向、转向、角度。

从医学、生理学上,哪一种姿态是最优的,我有机会也想讨论一下,可能这个更需要我的实践和更多的知识。近几年我不会写。

关键词:


您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Copyright   2015-2022 欧洲音箱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